更多精彩 >
商投网 财经 正文

本“解封”!百万亿大招在路上!孙正义却“急”了:巨亏1.4万亿日元

2020-05-26 10:38   来源: 互联网

   

导读:日本疫情警报暂时解除,接下来该思考怎么捱过经济寒冬......

另一方面,在投资失败和疫情影响双重影响下,软银集团2019年财年的成绩单也让人大跌眼镜。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姚瑶

编 辑丨张涵 黎雨桐

不到50天,日本解除新冠疫情全国紧急状态。

当地时间5月25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解除北海道和首都圈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总计5个都道县的紧急事态宣言,此举意味着日本全国脱离紧急状态。

“解除紧急状态的根据是感染状况、医疗资源供应情况和检测体系这三点作出的综合判断。”安倍晋三在5月25日傍晚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

(日本新冠日新增走势 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日本进入疫后新常态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公布了未来的防疫指引路线图。

路线图建议目前到月底仍需尽量避免跨省跨县的移动。6月起,除了首都圈和北海道以外的地区都可以去。就观光旅行而言,目前到7月9日只建议本地旅游,7月10日起可去异地旅游。

另外,6月下旬起,将在无观众的情况下举办体育比赛。日本将分阶段式的放松防疫措施,每3周,政府会对感染情况再做是否进一步放松防疫措施的判断。对于上班族来说,政府仍然建议继续居家办公和错峰出行。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此举意味着进入疫后新常态,放松的前提条件是,继续遵守避免密闭、密集、密切接触“三密”环境、勤洗手及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另外,为了防范第二波疫情,日本计划继续加强医疗体制和检测体系。

“如果感染人数再次上升,将再次宣布紧急状态。”安倍说。

日本政府于4月7日发布了了日本历史上首次的紧急事态宣言,日本东京、神奈川、埼玉、千叶、大阪、兵库和福冈七地进入紧急状态,从4月8日0时起实施“软性封城”措施,一直到5月6日为止;后于4月16日,将紧急状态范围扩大至全国。到了5月初,紧急状态的期限被进一步延长至5月31日。

紧急事态宣言要求,除了维持社会日常运作的必要活动(包括医疗、交通、物流、银行和超市等等)不停外,政府将要求民众非必要情况避免外出、限制公共场所营业、停课和叫停集体活动等。

后来鉴于疫情发展,日本陆续提前解除了多个地区的紧急状态。

在发布宣言之初,安倍曾表示,如果什么都不做,一个月后将有8万多人感染。若好好实施社交距离措施,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减少7成到8成,那么半个月后感染人数将开始下降。

再看日本眼下的疫情,日本国内累计确诊16628例,累计死亡851人,累计出院14265人。从数据来看,日本的疫情已得到了控制。

入境游几乎归零!4月份访日外国人数大跌99.9%

新冠疫情之下,日本入境游几乎归零,4月份的数据比3月份更惨烈。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5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仅有2900名外国人访日,较去年同期下跌了99.9%,是自196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在3月份还有近19.4万外国人访日。

作为这几年日本入境游主力的中国内地游客,4月份仅有200人访日,而去年4月份为72.6万人。3月份为10400人,2月份为8.72万人。在访日游客中,中国内地游客数量占到了整体的3成左右,消费占到总体的4成左右,2018年有800多万中国内地游客访日,消费了1.5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7亿元)。

就去年而言,日本入境游客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共有3188万外国人访日,总消费额达到了4万8千亿日元,占总出口的5%左右。

入境游大跌叠加日本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包括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叫苦不迭。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12点,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关的企业破产数(负债额1000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66万元)累计达到150家,其中住宿业达到了30家,餐饮达到了22家。

野村证券此前分析称,由于新冠肺炎病例数远超2003年的非典,预计今年一季度日本的入境游客数量会同比下跌4成。但根据JNTO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的同比跌幅达到了51.1%,1月份至4月份的数据更是同比下跌了64.1%。

2012年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便确立了“观光立国”的国策。自2013年以来,日本的入境游客数翻了三番,成为一个旅游业净输出国。随着入境游的持续火爆,政府制定了大目标,2020年的外国游客目标为4000万人次,2030年为6000万人次。但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今年无法达标已成定局。

图/新华社

疫情致1万人事业,万亿日元大招在路上

尽管解除疫情紧急状态,日本进入复工复产的“疫后新常态”,但接下来的挑战可能更严峻,因为要捱过一场经济寒冬。

日本内阁府5月18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GDP初值显示,日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9%,换算成年率为下滑3.4%,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根据定义,日本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而由于全国在4月起进入紧急状态,二季度的数据料会更加难看,有预计称日本二季度的GDP将萎缩20%以上。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已掌握的数据显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失业已突破一万人,尽管解除紧急状态,但料就业形势将进一步恶化。据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最坏的情况是日本2020年完全失业率将恶化至5.6%,新增失业人数预计达220万。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上月推出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后,日本政府正在酝酿第二轮规模为100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安倍晋三表示,两轮的规模合计将超过200万亿日元。

刷新日本记录!软银今年一季度巨亏1.4万亿日元

疫情对日本经济影响有多严重,或许家喻户晓的软银集团是一个很好的缩影。

4月上旬,日本软银集团(SBG)发布2019年财年巨亏的业绩预期后,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软银滑铁卢”的讨论四起。5月18日,软银2019年财年(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的成绩单终于出炉,巨亏都发生在今年一季度(2020年1-3月份),软银集团净亏损1.438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6亿元)。

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业的季度业绩记录,超越了东京电力集团在东日本大地震时创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亏损1.3872万亿日元记录。就整2019财年而言,软银经营亏损1.36万亿日元,净亏损9616亿日元,创成立以来最高,上财年为净盈利1.4111万亿日元。

孙正义在业绩说明会上发言

由于亏损巨大,孙正义表示,2020年度的所有分红都未定。

一年巨亏1.9万亿日元,是“愿景”还是“幻觉”?

巨亏的主因是软银旗下包括愿景基金(SVF)为主的投资基金业务踩中了“惊天巨雷”。2019年财年,软银的投资基金整体亏损1.9万亿日元。

“具体来看,整财年网约车公司Uber带来的损失为51.79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市值缩水;由对美国共享办公WeWork投资减记带来的损失为45.82亿美元,2019年12月份,WeWork的估值为73亿美元,而到3月底已缩水至29亿美元。另外新冠疫情对基金的投资组合造成了75.02亿美元的损失。

软银在2017年成立了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一期,投资组合包括了ARM、Uber、滴滴出行、WeWork等公司。截至目前,已投资了88家公司,总价值为696亿美元。

愿景基金一期的投资组合

“惊天巨雷”非美国共享办公公司WeWork莫属,估值从最高峰470亿美元掉到了目前的29亿美元。软银和WeWork缘起于2017年7月,当时WeWork获得了由软银集团等机构5亿美元的A轮融资。此后,随着WeWork快速扩张,软银不断追加投资,直到成为了其最大股东,WeWork一度估值达470亿美元。

谁知随着WeWork招股说明书的披露竟然戳破了这个“看上去很美”的独角兽“泡泡”,在招股书爆出六个月时间内亏损9亿美元以及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后,其估值跌至78亿美元,缩水80%,IPO申请被撤回。而作为最大股东的软银遭到了重击,2019年财年第二季度(2019年7月-9月)营业亏损7044亿日元,主要因为WeWork估值的大幅减记。

此后,软银并没有放弃WeWork,宣布了95亿美元的巨额“输血计划”,双方在2019年10月就此达成协议。不过,在今年4月初,软银撤回了协议的部分投资,涉及资金为30亿美元。4月7日,WeWork董事会下属的特别委员会宣布,已向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软银违反协议,未能完成前述交易。

孙正义说独角兽都掉新冠的“坑”里了(见上图)。网约车公司Uber目前的股价为其IPO发行价的7成左右,软银投资了15亿美元的印度独角兽OYO酒店,在上月实施降薪措施和临时休假以应对疫情冲击。此外,软银自身投资的卫星运营公司OneWeb在3月份申请破产。

“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有15家左右将会破产,预计15家公司会成功飞跃 ‘新冠低谷’,经过5-10年可能会成长为下一个雅虎或者阿里巴巴。”孙正义说。

展开自救,利用阿里股票筹资1.25万亿日元

软银已展开自救。

在2月上旬到3月下旬间,软银股价几乎被“腰斩”,尽管在此期间软银在3月13日宣布了第一份回购计划,规模为5000亿日元,但未能成功止跌。3月23日,软银披露了规模达4.5万亿日元(约合410亿美元)的资产出售计划,所筹集的资金中2万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和增加存款,预计将在未来4个季度内完成。终于止住了股票的下跌。

钱从哪儿来?据分析指出,软银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阿里股票和其通信子公司股票将包括在出售计划中。

利用阿里股票融资1.25万亿日元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投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投诉建议 | 网站地图 | sitemap |